Q: 我在Facebook的個版發文表示不喜歡同志題材之藝術創作,便遭他人指控為「反同」,並且在由我經營之企業粉絲專頁留下負面評論、似乎惡意誤導大眾對於我方企業之觀感。請問:該行為是否有妨害名譽/商譽之嫌?
A:
1.民事訴訟法 第 277 條
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,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。但法律別有規定,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,不在此限。
2.39 年判字第 2 號
當事人主張事實,須負舉證責任,倘其所提出之證據,不足為主張事實之
證明,自不能認其主張之事實為真實。又行政官署對於人民有所處罰,必
須確實證明其違法之事實。倘不能確實證明違法事實之存在,其處罰即不
能認為合法。
3.人民之言論自由有實現自我、溝通意見、追求真理、滿足人民知的權利、形成公意及促進各種政治與社會活動之功能,乃維持民主多元社會健全發展不可或缺之機制(司法院釋字第509號解釋參照),受憲法第11條明文保障。其保障之內容,包括主觀意見之表達及客觀事實之陳述(司法院釋字第577號解釋參照)。【50】
51
人民之名譽權,係保障個人之人格、品行於社會生活中之人格整體評價,不受惡意貶抑、減損之權利,乃以人性尊嚴為核心之人格權之一環,其旨在維護個人主體性、自我價值及人格之完整,並為實現人性尊嚴所必要,受憲法第22條所保障 (司法院釋字第656號解釋參照)。【51】
52
以上兩種權利,應受憲法無分軒輊之保障,國家原則上均應給予其最大限度之保障。惟人民因言論表達而損及他人之名譽時,同受憲法保障之言論自由與名譽權即發生衝突,國家對此首須致力於調和兩種憲法基本權保障要求;難以兼顧時,即須依權利衝突之態樣,就言論自由與名譽權之保障及限制,為適當之利益衡量與決定,俾使兩者之憲法保障能獲致合理均衡,以符比例原則之要求。至於利益衡量之標準,則應充分考量首揭言論自由於民主社會之各種功能與重要意義,以及個人名譽權受侵犯之方式、程度與範圍。(112年憲判字第8號)
4.並且在由我經營之企業粉絲專頁留下負面評論->
負面評論是否超越善意程度您舉證,您所敘未有該評論文字,尚難判斷
加入我們的FB粉絲專頁「中小企業法律新訊粉絲團」,取得最新即時的法律知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