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律小常識

首頁 / 法律小常識

第三方支付與傳統支付的差異為何?


最後更新時間:2016-07-01

日月公司是圖庫業者,使用者可自由在資料庫中上傳販賣或購買需要的圖片。在以往,消費者確定購買之後,會將款項匯入日月公司指定的帳戶,對帳完成之後日月公司會將圖片授權給使用者,而日月公司扣除服務費後,會再將款項匯入至販售者的帳戶,然而隨著使用者成長以及圖庫擴充,日月公司逐漸感到這樣的支付方式過於費時,並且由於付款手續繁雜,不符合小量的買家及賣家所付出的時間成本,無法因應目前的業務模式,因此希望透過第三方支付解決。

第三方支付對於電子商務型中小企業,具有付款便利性的特色:

  • 電子支付帳戶適合高頻小額付款:

依據「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」,電子支付機構可以提供使用者儲值在專屬的電子支付帳戶中,並且能讓不同使用者在電子支付帳戶間移轉款項。

相較於銀行實體帳戶金流,電子支付帳戶付款程序以及付款介面較為便利,使用者在購買商品時,可以省去輸入對方帳戶、購買金額等程序,並且款項可自電子支付帳戶中直接扣除。

依「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」的規定,以儲值方式使用電子支付帳戶(也就是電子支付帳戶中的金額是以儲值存入,而非透過收款取得),儲值上限以及電子支付帳戶間單筆移轉金額不得超過新台幣5萬元,因此適合交易頻率高但單筆交易金額較小的業務型態。

  • 銀行虛擬帳號節省對帳時間:

在傳統線上匯款的付款方式,賣家會告知買家匯款帳戶,等買家匯款完成後,通知賣家並告知帳號資訊(通常為末5碼),最後賣家對帳確認無誤後才會出貨。

第三方支付機構除了提供代理收付服務保障交易安全外,另外還可以針對單筆交易產生虛擬帳號,並通知賣家該交易的款項是否收受匯款。如此一來,賣家無須聯絡買家告知匯款帳號,以及要求買家匯款完之後提供帳號資料來對帳,可以簡化傳統匯款對帳的程序。

  • 整合多種付款方式:

中小企業為了提高買家消費意願,通常會配置多種不同的支付方式因應各種不同的買家選擇。然而,每一種支付方式都有建置成本以及維護成本,中小企業若自行建置或是外包建置,未必符合成本考量。第三方支付業者多會提供整合多種不同支付方式的平台供業者使用,而費用以實際成交金額按比例收取,對於中小企業而言,能以較低成本維護多種支付管道。

日月公司所販售的商品可直接在網路上點擊操作完成,購買的程序快速簡便,然而卻困於付款方式造成使用者購買意願降低,對帳程序繁瑣,但若要自行建置支付系統,建置及維護成本又過高,上述問題可以透過使用第三方支付解決。

隨時取得最新企業法規訊息

加入我們的FB粉絲專頁「中小企業法律新訊粉絲團」,取得最新即時的法律知識!